各州(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央驻青及省管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驻青及省管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意见》(青政办〔2012〕105号)、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青海省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安办〔2012〕15号)和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5月10日至6月1日,省安全监管局对部分中央驻青及省管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检查采取查阅资料、现场检查、问卷调查、信息交流、反馈意见等方式,结合省安全监管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表》,重点对青藏铁路公司等12家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机构建设、物资储备、救援队伍、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和重大危险源管理等7部分17个分项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组认为,中央驻青及省管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企业救援队伍、物资储备、指挥平台、预案管理、教育培训等“软”、“硬”件建设方面,均走在了全省中小企业前列,为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树立了典型。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中央驻青及省管企业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狠抓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救援队伍和平台建设等,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健全应急机构,明确应急职责。各单位按照大中型或高危行业企业必须设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的要求,加强机构建设。青藏铁路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并设立应急办公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青海机场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建立了机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体负责应急救援的组织协调等日常工作。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设立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青海石油分公司、西部矿业集团、省汽车运输集团、省电力公司等单位,落实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抢险救援。近年来,各企业结合实际狠抓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了以企业救援队为骨干、公安消防队为补充的多层次救援体系,提高了企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青藏铁路公司成立了6组救援列车,建立了安多、哈尔盖等32个救援班和5个救援队,专兼职救援人数达3880人。青海机场公司成立了安检护卫部消监大队、现场运行部急救中心等两支专职救援队。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金瑞矿业和桥头铝电等专职救援队。省电力公司成立了专业抢险队200人,基干队伍50人。西部矿业集团成立了西海煤电等专职救护队。省汽车运输集团公司成立了汽车维修抢险队,共15人。西宁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天然气专职抢险队,现有队员18人。西宁特殊钢集团公司组建了消防燃气救护中心,现编员27人。
(三)强化预案管理,修订完善预案。各企业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省安全监管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预案管理,适时修订预案。青藏铁路公司强化预案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有针对性地开展预案修订工作。目前,公司已修订完善总体预案1个,专项预案22个,部门预案17个。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编制了《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等32个。省投资集团公司针对汛期来临,及时编制防汛渡汛预案。西宁特殊钢集团公司修订了《西宁特殊钢股份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36个。青海机场公司每年结合工作实际加强预案修订工作。省电力公司结合业务实际,及时邀请相关安全专家开展预案修订、评审工作。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监督施工单位修订完善了1000个现场处置方案。
(四)扎实开展培训,广泛开展演练。每年,各企业结合 “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全员应急救援技能。青藏铁路公司年初制定应急救援培训计划,每月下达岗位练兵计划。近6年来,公司先后组织大型综合演练951次,参演人员达16174人次,出动抢险车776辆次。青海机场公司重点加强对应急救援指挥人员、消防战斗员、医疗急救人员、公安民警的应急救援培训。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对油库等危险场所,每年安排专项演练或综合演练。省投资集团公司聘请省内外专家专题辅导应急管理工作。西宁特殊钢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全员“三懂四会”技能培训。中石化青海石油分公司每年组织一次预案演练,各分公司每半年组织一次预案演练,各油库、加油站每月针对性地组织专项预案演练。
(五)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风险管理。各企业始终把制度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企业生产安全实际,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危险源辨识评价,制定值班、监控等管理制度。青海机场公司制定了《安检护卫部消防设施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西宁特殊钢集团公司结合消防、燃气“合二为一”的特殊性,修订完善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对危险区域施工、动火等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危险场所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并利用公司局域网,对应急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西宁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投入40余万元,对重点部位新增监控摄像头13个、红外栅栏报警系统7套和防爬网500多米,基本实现了对各场站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
(六)加强应急投入,落实装备器材。各企业通过落实安全费用提取等措施和制度,逐步建立了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增强了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建立了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管理办法,2011年,公司累计投入应急管理资金420万元,重点保障了预案修订、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等。青藏铁路公司先后配备6组救援列车,液压起复和破拆救生设备20套,25吨汽车吊4台,抢险车66辆,3-100KW移动式发电机60余台,有效保障了救援队伍应急抢险救援能力。青海机场公司消监大队装备消防车11辆。省电力公司建立了电力抢险物资储备库,保障了应对各类电力突发事件。西宁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投入240万元,及时购置更新了抢修车辆、检测仪器等。
(七)设立指挥平台,加强应急联动。近年来,各企业充分利用和整合调度指挥、监测监控、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现有信息系统建立了应急指挥平台。省电力公司建立了功能完备、反应迅速、指挥高效的应急指挥中心。青藏铁路公司建立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对青藏铁路全线实施有效监控和协调指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监控、监测平台,积极推进应急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青海机场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2008年,购置了移动式应急救援指挥车。西部矿业集团所属百河铝业公司等依托本单位信息监控平台建立了应急指挥平台。西宁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自建无线中继台一座,配备对讲机24台,保障了信息畅通和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应急预案管理不严。部分企业的预案评审、发布和 备案制度尚未落实。二是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不均衡。个别企业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单一、储量少,不能满足企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需要。三是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不完善。一些企业没有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联动制度不完善,部门沟通少,衔接不紧密。
四、工作要求
一要领导重视。切实做到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主管部门抓落实,真正把应急管理列入各项规划、方案,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要认识到位。要严格落实预防为主,预防与准备相结合的应急管理工作原则,把应急准备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三要机构健全。要按照相关法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指挥)机构,确保应急管理有机构、有人抓、有人管。四要资金保障。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保障制度,确保队伍建设、装备配备、平台建设、宣传教育和风险管理等资金投入。五要制度落实。要建立健全值班值守、教育培训、预案管理、应急演练、风险管理等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六要队伍健全。所有大中型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企业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队伍。七要风险控制。各企业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加强对重点岗位和重点部位监控,落实预警预报管理制度,确保快速、有效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二日